最近,安徽省无为市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引人注目的案件。一名女子通过网络交友软件虚构身份和情境,导致一名男网友因深信其编造的“苦情戏”而殉情身亡。
法院审理后认定该女子对男网友的死亡负有次要责任,并判决其赔偿家属43万余元。
据悉,该女子陈某通过网络交友软件结识了男网友王某,两人频繁交流后互生好感,逐渐发展成了网络恋人。陈某在网络中将自己包装成年轻貌美、家境富有的“白富美”形象,并虚构了多个身份和情境与王某进行交往。
在交往过程中,陈某多次以不同身份编造谎言,包括自己遭遇车祸、遭遇不测等,以测试王某是否真心爱自己。
同时,她还通过微信聊天编造阴魂不散等迷信谎言,进一步渲染自己对王某的深情厚意。王某在陈某的谎言和虚构情节中越陷越深,最终深信不疑。
当王某提出线下见面的要求后,陈某因害怕真相被揭穿而编造了一个更为离奇的谎言——她在购买见面礼物的途中遭遇车祸身亡。
为了让谎言更加逼真,陈某甚至让另一名网友熊某帮忙圆谎。然而,熊某因害怕事情闹大,拒绝配合并退出了聊天。
为了继续维持谎言,陈某又先后以“路人甲”“路人乙”等虚假身份与王某聊天,继续编造谎言并测试王某的真心。
在陈某的谎言和误导下,王某深感愧疚和自责,认为自己对陈某的“去世”负有责任。最终,王某在购买了农药后选择了殉情自杀,虽然被家人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抢救,但最终还是不幸身亡。
王某的家人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,将陈某告上了法庭。
法院审理后认为,陈某在与王某的交往过程中虚构情节、编造谎言的行为明显超出了社会公众可理解的包容范畴,且违反了公序良俗。在王某已表现出自杀心理预期的危险情况下,陈某对自己先前虚构编演的不当行为应当负有劝解、如实告知真相等救助义务。
然而陈某虽多次劝慰王某“不要做傻事”,但终究未如实向王某表明真相。因此,法院认定陈某对王某的死亡负有次要责任,并判决其赔偿家属43万余元。
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对网络交友安全的关注和思考。专家提醒广大网友在网络交友时要提高警惕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和欺骗。
同时,也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网络交友平台的监管和管理,为广大网友提供一个安全、健康的交友环境。
文章来源:小木报告,若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!